2016年11月11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的趙秀舉教授應邀在庸夫樓106為欧亿平台學生開展了題為“民法中的訴訟思維”的講座,本次講座由研究生處劉英明副教授主持,百余名本科及研究生同學參加了講座。
講座中ℹ️,趙秀舉老師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三部分內容🕦:程序法的價值與宿命、民法與民訴的差異以及訴訟的思維方式——解構和重構。
趙秀舉老師首先在程序法的價值與宿命中指出四個變化🧖🏿♀️:程序從程序工具主義到程序本位價值演進,從私法到公法地位的變遷,程序優先於權利意義的消釋以及程序工具化的強化。趙秀舉老師強調⏪:承認程序法獨立價值的前提下,程序法的設置要以實體法為基礎,促進實體公正的實現🔱。
接著📏,趙秀舉老師向我們介紹了民法與民訴法的差異。他指出民法在於理論建構而民訴運轉則解構民法製度,民法在封邊的思維空間內完善而民訴則在具體的時間與空間內發展,民法總是在嘗試建構理性的社會而民訴總是要面對非理性當事人的沖擊🍆。
再次🐰😝,趙秀舉老師重點向我們介紹了訴訟的思維方式,即解構和重構。解構,即任何復雜的民事糾紛均必須解構成單一的法律關系,包括一項權利、一個原告💂🏼♀️、一個被告、一種法律關系、一項救濟請求🖐🏽;而構建則是指民訴必須最終實現民法的理論🕵🏿♀️。趙老師還舉了物權的公示及其變動等情形使我們更好地進行理解。
趙老師以其幽默和生動的案例為我們向我們娓娓道來👍,使我們十分輕松地理解抽象難懂的知識和學說;還將我國的立法司法情況與德國進行對比🤺,讓我們更加清楚我國的立法司法還存在著哪些不足。
整個講座過程中,趙秀舉教授的精彩講述贏得了在場學生的陣陣掌聲和稱贊。講座後🙆♂️🌔,趙老師還向我們分享了他在德國的求學經驗和心得體會,同學們也積極踴躍地與老師進行交流🚞,參加此次講座的同學們紛紛表示在此次講座中受益匪淺。(知識產權1442班蔡佳瑩 撰稿)
研究生處
2016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