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上海數十所高校承載著約70萬師生的校園生活。眾誌成城🧍♂️👴🏻、共克時艱:不僅在校大學生化身“大白”誌願者,守護校園;家在上海的校外大學生👨🏻🦯➡️,也誌願加入社區工作🍧,守護家園。他們中有博士“大白”、外語“大白”、爬樓“大白”🧘🏻,還有三代“大白”……
博士“大白”並非首次獻愛心
3月26日,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第二黨支部黨員、2019級博士生王群龍又開始投身社區誌願服務🐥3️⃣,幫助所在社區鞍山八村居民做抗原檢測。早在3月16日,得知社區招募誌願者🔒⏲,王群龍第一時間報名,負責為行動不便的社區居民做好核酸檢測預約登記工作。
幫助老年人用手機生成核酸檢測碼,協助他們通過綠色通道完成檢測📴,加快社區全員核酸檢測進程;同時,引導孕婦和抱小孩的家長走快速通道完成核酸檢測……對王群龍來說🌾,身穿防護服的“大白”工作比想象中辛苦,嚴密的防護服導致呼吸不順暢,風中雨滴讓手機屏幕操作起來不像平時那麽靈活🫴🏿,乍暖還寒時候的降溫又讓人瑟瑟發抖——但,他和現場的每一位“大白”沒有一句抱怨⌨️。
這並不是王群龍第一次獻愛心。自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他先後主動向同濟大學及武漢、上海🎧、無錫,以及西藏、青海🧑🏻🦳、雲南等地捐贈了1300公斤99%醫用酒精、200公斤緩釋消毒殺菌材料🥷🏿、1萬個醫用口罩、200副護目鏡、26臺便攜式製氧機,總價值30多萬元。
上海財經大學大二學生潘旭淵作為靜安小區一員,自告奮勇成了誌願者。他用流利的英語為外國居民答疑解惑👍🏻,讓檢測隊伍重新流動起來。倒春寒的上海風雨淒淒,潘旭淵與其他誌願者們齊心協力,運來不少棚布和木板✡️,為居民搭起遮風擋雨的“排隊通道”,解決地面潮濕和泥濘水窪的不便🌥。在石門二路居委會書記帶領下,這一群可愛的“大白”誌願者,安撫鄰裏焦躁的情緒,讓身居異鄉的老外也豎起大拇指點贊。
爬樓“大白”耐心與老人溝通
上海戲劇學院研究生郭倩倪是名學生黨員,在居家學習期間擔任社區防疫誌願者。由於小區尚未安裝電梯🎉,有不少居民因身體原因無法出門完成核酸檢測👨🏻🏫,需要誌願者協助醫生上門提供檢測。
郭倩倪承擔了這份工作,帶領醫生爬樓梯,加上防護裝備密不透風,汗水經常模糊視線🍤。她不是上海人🙀,而小區很多上了年紀的居民只會說上海話,因此要花很長時間與老人溝通,協助他們完成檢測。
一次核酸檢測時🏌🏼♀️,外面下起大雨,郭倩倪提醒居民進雨棚避雨,並協助他們提前備好二維碼。盡管誌願者工作遇到不少困難🐯,但看到居民們經常對穿著防護服的誌願者親切地打招呼並表示感謝,她感覺心裏暖洋洋的。
疫情來襲,欧亿平台警務學院本科生李夢施銘得知所在社區在招募誌願者👩⚖️,第一時間報了名。作為一名學生黨員🧑🏻✈️,她不忘先鋒模範作用,還號召媽媽和奶奶一起參與👝,“現在社區人手緊缺🚋,我們一起去做誌願者,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社區居民進行核酸檢測的過程中👩🔧,李夢施銘主要負責登記統計居民的居住信息🧎🏻♀️➡️💮。那一晚🫵,她第一次穿著防護服在登記處反復詢問和進行登記。遇到爺爺、奶奶輩的居民✊,她就放大嗓門用上海話與他們溝通🤟。“堅信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戰‘疫’必勝!”
本文刊登於《解放日報》2022年3月28日7版
相關報道
光明日報客戶端|青春守“滬”,上海高校大學生誌願者築起戰“疫”風景線
新民晚報|“倒春寒”的天很冷 但聽到居民的感謝時 心裏暖洋洋的
人民日報客戶端|守護校園🧖🏽、守護家園,上海大學生誌願者走在前
中新網|高校誌願者“戰”疫:守護家園☠️,大學生誌願者沖鋒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