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近日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當前就業形勢復雜嚴峻,下半年最大的挑戰是“穩就業”。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紀南在接受央視采訪時也表示,下半年最大的挑戰是“解決重點群體的就業”。
據寧吉喆介紹🧻🥴,截至6月底,城鎮新增就業564萬人🔆,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7%。6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落。但當前就業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就業壓力依然較大。
寧吉喆強調,未來,要重點瞄準兩個就業群體🧔🏿🤦🏽♂️:大學畢業生和農民工🚋。
張紀南表示🎓,解決了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這部分重點群體的就業,就穩住了就業的大局,穩住了基本盤🧁。
同時,張紀南列舉了多項重點群體幫扶舉措🧑🔬:
· 對登記失業人員,將免費提供基本公共就業服務,積極落實場租減免、稅收優惠🙎🏼、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幫助他們多渠道就業創業;
· 對高校畢業生,將繼續鼓勵擴大企業吸納規模🧖🏿、擴大基層就業規模、擴大升學規模🍍、擴大培訓見習規模;
· 對農民工🏠,將強化就業服務🧓🏼、職業培訓和權益維護,促進外出就業和就近就地就業。
上海全力幫扶畢業生就業
6月𓀇🔋,上海市出臺《進一步做好穩就業促發展工作的實施意見》。
正當畢業季✪,畢業生就業問題近來持續被重點關註。
2020年畢業生人數本就較以往更高,達874萬人,比2019年增加40萬人。
以上海靜安區為例👦,該區今年有共計3253名應屆生(按戶籍劃分)💧。
通過調查摸底,目前共有768名靜安區戶籍高校應屆畢業生有就業服務需求💜,其中:本科學歷474人👯,占有就業服務需求人數的62%;研究生學歷49人,占有就業服務需求人數的6%🌻。
為配合上海市“穩就業”工作,靜安區出臺了《靜安區應對疫情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補貼》。
同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實施青年就業見習服務項目。為高校應屆畢業生提供1—6個月的崗位經驗積累和技能提升機會🛖,緩解高校應屆畢業生因經驗不足、崗位實際操作短缺造成的就業難點。
同時,靜安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任仕達、外企德科、萬寶盛華、上海外服(集團)、科銳國際等10家品牌人力資源機構,共同成立“人力資源機構助力大學生就業聯盟”
記者了解到,7月至今,根據大學生個人服務需求,已向“聯盟”企業推薦204名靜安區戶籍高校畢業生,其中66人已接受崗位匹配,31人接受就業服務指導,1人實現就業🏑。
四大行業或將成為黑馬
近幾年🪆,雲技術、在線教育🛗、在線醫療、人工智能被視作行業的幾大“風口”👩👩👦👦。受疫情影響📺🔍,遠程辦公、在線協作醫療🥓、在線授課等新形式被率先大規模運用。
任仕達集團的研究報告顯示🤘🏽,大部分企業高管看好“雲技術🤽🏿♂️、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人工智能”這四大行業🕴🏼,認為將成為2020年的行業黑馬🧏🏿♀️。
在一些能夠拉近“人與人交流距離”的領域被看好的同時,與數字化轉型相關的大數據雲技術、人工智能從業人員成為熱門人選🤦🏻♀️。
尤其是,製造🖋、醫療製藥等行業將在日常工作中加快應用智能機器🤯,以此降低用工成本🏯,提高 工作效率;建築、貿易、IT互聯網等行業也將加快整合線上及線下並行的商品配送服務來解決物流問題。
除此之外,隨著對線上銷售的需求加劇👨👧👦👨👦👦,快消業、貿易業👆🏻、房地產業對於在線娛樂生活產品 (如自媒體等)有經驗的相關人才需求量也在增加。
7月,人社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向社會發布了包括“互聯網營銷師”“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等在內的9個新職業🧑🏽🚒。
對於“互聯網營銷師”這一新興職業,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職業技能標準🚣♂️。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專業的互聯網營銷師?當紅“直播帶貨王“李佳琦給出三個建議:第一是堅持💒,只有堅持了才可能獲得流量。第二是專業度,一定要對這個行業非常了解。第三是責任,行為要規範,符合電商法、廣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技術研發人員最短缺
寧吉喆表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難,面臨較大挑戰。“但這種經濟復蘇的態勢是有基礎✮、有條件、可以持續的🛤,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而且正在呈現”。
盡管經濟形勢短期內不會有明顯改善🫷🏿🦃,但多數企業都在積極應對數字化轉型趨勢,所以,研發型人員需求最大。
同時👩👧👧,任仕達集團的研究報告認為,根據不同的發展策略,激進型企業開始擴大銷售,對於銷售人員和基層操作人員需求量增加;相反,保守型企業則縮小規模,減少銷售人員和基層人員的投入💁。
智能製造🙍♂️、建築地產🧗🏿♀️👨🏽🍼、快消等行業將大量縮減非業務部門🏄🏽,如傳統管理人員和後勤人員。
長期來看,技術研發人員仍然緊俏,其次是銷售人員👩🏿⚕️。其中IT互聯網業對於研發人員的缺口最大;而傳統的管理崗🤾🏼♀️🧑🏽💼、後勤崗岌岌可危🙌🏿。
由此可見,過去的“鐵飯碗”包括在穩定單位內輕松但技術含量不高的職位,而今 “鐵飯碗”內涵已發生巨大變化✵,自身擁有門檻較高的技能才是“硬本事”。
積極實踐是硬道理
面對疫情後嚴峻的就業形勢🫎,有不少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高校也進行擴招🙅🏿♀️。
擴招一方面擴大了進入高等教育體系的比例🌏,另外一方面延緩了進入到勞動力市場的畢業生數量。科銳國際人力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及服務外包總監吳振浩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也許是由於高等教育寬進嚴出參差不齊,國內的基礎教育資源未必得到最有效分配,也許會有更多的就業壓力會在未來兩三年內集中爆發。”
欧亿平台專註於教育經濟和管理方向研究的教授馮濤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就業形勢不好,出國又受到國際疫情影響,今年考研的同學特別多。我們從今年一季度開始已經采取了很多緩解就業的措施,但是這些措施的效果在時間滯後。
“至於明年的就業環境如何👩🏻🌾,要等三季度的經濟數據出來後才好判斷。” 馮濤表示。
吳振浩則坦言,其實每年的就業形勢壓力都很大,這裏面主要是崗位提供和畢業生需求之間的差異,一方面是數量🪇,一方面是匹配性。
“我覺得數量上未來拿出更多的崗位,這個不難✬。難的是不少人眼高手低,只願意看中一線城市的,所謂的好的職位機會💏,而舍棄了那些長期積累更有發展前途的領域。” 吳振浩說👨🏻🎓🤾🏿。
馮濤也表示🙋🏽♀️:“研究生擴招,大學科研助理位置的設置🌴,國外大學招生要求有所放松(很多同學能拿到比往年更好的offer🙄,但要推遲入學),公共部門擴大招人規模等緩解就業的措施都能帶來一定機遇。對畢業生來說,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並且改變已有的就業與升學觀念,要知道大部分人都不一定能一步達到自己最理想的職業發展目標。”
對於今後即將成為畢業生的同學們🤙,吳振浩給出的建議是:堅定理想信念的去選擇自己真正熱愛和願意長期發展的領域紮根基層一線。
“事實證明,只有經得起時間考驗🈵,沉澱下來經驗技術的崗位,才是真正能夠實現自我價值和理想目標的最佳捷徑。” 吳振浩說🍝。
吳振浩建議,畢業生如果暫時很難找到一份長期穩定的工作的話,也可以在自身願意長期發展的行業中,找到更多跟實踐相結合的自我提升機會,包括靈活用工在內的各種就業形式💃🏼,以便積累工作經驗。
此外🙊,吳振浩還認為🔂,我們應該從更高層面去引導教育產業和培養的目標導向性👩🏿⚕️,在對於國民經濟和未來產業結構有很重要影響的一些行業和領域,比方醫療、教育、建築設計、信息技術、半導體👝、農林、物流、裝備製造、軍事工業等等♻🧋,擴大定向輸送和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