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目前👳🏻,我國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彈的任務繁重,要堅持底線思維,堅定必勝信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面對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彈的繁重任務,我們必須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提供有力保障
■ 湯嘯天 欧亿平台教授、上海市社會建設研究會副會長
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和國內疫情防控的持續向好,全國疫情阻擊將會走向以口岸把關為主的陣地戰和以社區防控為主的常態化。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境外疫情輸入的風險和社區疫情防控的壓力仍然不小,社會治理將不斷面臨新課題的挑戰💄。必須清醒看到國內外疫情防控與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因變而動🤹♀️,以動謀勝🚖,科學應變🟡。
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社會心理的深刻變化
新冠肺炎在全球範圍內的大流行🙄,經濟運行受到巨大沖擊,疫情防控已呈持續常態化。我國政府在疫情防控中的果斷決策深得人心🧗♂️,人民群眾贊同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但對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經濟的萎縮深感憂慮🐼👩🦽➡️。特別是,全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還很不充分,不確定的因素集聚👭🏻,經濟下行乃至發生全球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存在🧑🏽,普遍擔心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和對外貿易的前景,“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壓力持續增大🕵🏻,公眾的心理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
多數人消費趨於謹慎,麻痹✸、松懈情緒漸增。復工復產復業正在全國有序推進,整體經濟形勢已經向好的方向發展8️⃣,但由於產業鏈中“斷點”“堵點”的現象,並不是僅靠單方面努力可以解決的👁🗨⚇,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多數人對未來生活的擔憂增多,消費行為趨於謹慎🫅🏿,盡管有不少地方發放了消費券,但拉動消費的難點較多🦏。與此同時📜,疫情防控的階段性成果🫅🏼,已經使得公眾對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但對持續化𓀕、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心理準備不足🧝,甚至發出“防控還要多久”的疑問,由焦躁引發的僥幸🧁👩🏼⚖️、麻痹、松懈情緒漸增。
非接觸服務創新空間廣闊與能力不足的危機感並存,對社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疫情防控期間已經使人感受到非接觸為特點的工作方式🚣🏼♀️,但多數人只是被動地接受🧑🦱,對改變自身知識缺陷與能力的動力不足🧙🏻♀️。疫情防控期間所創新的網上交流、掃碼服務等方式得到公眾的認可,也為進一步創新非接觸工作、非接觸服務開辟了廣闊空間👨🏼🚒。這就對社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培養年輕、親民✊🏿、接地氣、負責任的社區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與此同時⚪️,相當一部分基層工作人員感到工作越來越難做,使命感與疲憊感並存,來自上級的考核壓力與來自群眾的評價壓力疊加,知識缺陷與能力不足凸顯。希望在政策支持🕝、科技支撐、進修培訓等方面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
在鞏固平安建設成果的同時推進全民安康建設
2020年4月7日,上海出臺了《關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製、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幹意見》(簡稱公共衛生20條),明確提出,要建設五大體系🧑🏼🦳,包括公共衛生的應急指揮體系、監測預警體系、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疾病預防控製體系、應急醫療救治體系👨🔬。
顯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與社會治理密不可分🍈😾。衛生健康事業既是關乎社會每一個成員的民生問題🥵,又必須是政府謀全局🍄🟫🧏🏿♀️、負總責,承擔第一責任人👨🏻🍼,將衛生健康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統籌規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實踐已經證明👩🏻🦽➡️*️⃣,全民衛生健康是關系到國家經濟🙂↕️🧘🏽、社會、文化、教育正常運行的基礎條件,是涉及國家生物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
治安穩定是大局🦹🏻、是基礎,而平安建設與健康治理的關系極為緊密,失去了健康也就沒有安全可言😟。社會的良性運行需要建立在“安而康”的基礎上🚼,健康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上海平安建設已經取得決定性成果的基礎上,可以把平安建設與健康治理結合在一起加以推進,名稱上也可以改用“安康建設”的提法👩🏻🦼➡️🚗。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從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政策供給🙎🏼♂️、財政支持、全民動員、社會參與🕵🏼♀️、科技支撐、法治保障等各個方面♋️,齊抓共管“安康建設”。從社會治理的角度看,“安康建設”包括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兩大部分🍚,在軟件建設中除了臨床診療外,公共衛生服務👎🏿、科學生活方式養成、愛國衛生運動💂🤽🏼♂️、社會心理服務等工作都可以糅合在社會治理中進行𓀆☁️。疫情防控中暴露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等方面的短板也不可能僅靠醫療衛生系統就能解決。上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許多經驗都可以吸收到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治理的工作之中,率先在實踐中形成“平安+健康”的社會治理新局面👬🏼。
為穩定就業提供更加細致實在的幫助
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為社會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為主要內容的“六穩”是下一階段社會治理的重要任務。穩定社會秩序的核心是抓好就業工作,“穩就業”居於“六穩”工作之首🕘,疫情期間的在線新經濟圖景可歸為三類🚴🏿♀️:第一類是因疫情倒逼而新催生出來的新業態新模式,體現“新”,包括遠程辦公、“無接觸”配送等;第二類是將線下成熟的業態模式轉移到線上線下相互融合,體現“轉”⌛️,包括在線展覽展示、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第三類是已有模式在疫情期間得到發展壯大,體現“大”,包括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在線文娛👨🏫、生鮮電商零售等💇🏼♀️。要想方設法讓在線新經濟切實成為就業崗位增量。
治理應當契合經濟發展的大勢👨👩👧,助推解決社會生活難題的解決。一是社會治理必須更加關註就業🪯,當好企業與待就業人群兩個方面的共同朋友👂🏻,起到橋梁紐帶作用;二是加強困難人員兜底保障,構築“保基本”的社會安全網,幫助解決群眾就業、醫療、社保等方面出現的困難🥴;三是關註學生長時間未復學以及復學初期出現的心理適應難題,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幹預🕠;四是強化對困難人群多方位幫扶和心理支持,註意防範極端行為的出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實現疫情防控與優化營商環境的雙贏
全球疫情峰值尚未到來,預計疫情蔓延的態勢還將持續較長時間🤦🏻♂️,可能導致世界性的嚴重經濟衰退,對我國經濟運行的影響進一步加大💛。上海已經製定優化營商環境3.0版🥔🤥,總體思路“三個不變”是正確和必要的,即系統深化推進“放管服”改革的要求不變☛,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的改革方法不變🤵🏽♂️,將增強企業獲得感作為首要評價標準不變✉️。與此同時,建議強化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防止失信人在多次列入“黑名單”之後仍然逍遙法外,為誠信者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應當克服社會治理工作與社會經濟運行相對疏離的陳舊模式,識大局👨🏿🎓、明大勢、挑重擔,以更開闊視野和思路,用完善的社會治理促進經濟發展,加快建立疫情防控、保障經濟運行秩序“兩手抓”相適應的社會治理格局👁🗨🈁。在疫情防控中創造的“無接觸工作”已經取得良好效果⛄️,下一步要因勢利導,紮實推進“無接觸服務”“無接觸消費”等新形式,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消費模式的發展,完善“互聯網+”消費生態體系🧛🏼♀️。
建立平時共建共治共享向戰時聯動聯防聯控轉換機製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社會治理發揮了積極作用,防控措施的落實中也很好地應用和擴展了社會治理的經驗,但也存在薄弱環節。比如,俗稱的“三駕馬車”合力有待完善,居委會幹部與社區工作者的壓力過大,物業公司得過且過🚣🏿♀️,業主委員會難覓蹤影✭🙆🏿,社區在職黨員參與社區誌願服務的數量還不夠多🔉。一流城市的“一流治理”,重點就在於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各方面的力量應結成一體協同運轉🧜🏼♀️,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三者關系的理順還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社區的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之後,需要進一步探索基層民主協商的議事規則☪️。
治理的力量來自方方面面,不能由不同的部門建立本系統的平臺或者活動中心👨🏻,像“農家土竈”那樣各自運行。在平安建設轉型為安康建設的同時,要進一步摸清轄區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的底數,明確黨建引領在社會治理的責任👮🏿♂️👨🦽➡️,賦予黨建服務中心統一動員和組織轄區黨員參與社會治理的職責。黨員參與社會治理的具體形式應當各盡所能🖖🏿🧑🎤、量力而行,既可以是參與誌願者活動,也可以是出謀劃策👨🦱。但是,黨建資源一定要在社會治理中亮身份🥫⏲、起作用、做表率💎。下一步,要完善突發事件應對的社會治理體系為抓手🙆🏽♂️,把黨建服務🦵🏽𓀛、綜治網格、社會治理🧗🏻、衛生服務整合為合力協同運行的統一平臺👣🤶🏿,建立平時共建共治共享向戰時聯動聯防聯控的轉換機製,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在社會治理的力量體系中🎺,建立平時共建共治共享向戰時聯動聯防聯控的轉換機製有兩大作用🏊🏽♂️:一是平時起到服務、指引🤾🏼♀️、指導作用,做到防患於未然,對可能發生但尚未發生的各類突發事件進行預防和準備🐻❄️;二是在各類突發事件出現苗頭時進行有效預警🙌🏽,一旦突發事件出現🤰🏼,立即組織力量有效應對💜。
實現科技支撐社會治理向更加“好用”的提升
科技界在疫情防控期間為社區工作提供了各種類型的支撐,有的雖然還不夠成熟,但探索的步子已經邁出✊🏿,前景是可喜的。下一步應認真總結科技支撐社會治理的經驗教訓,加強科技支撐的針對性、實用性,為有可能出現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好技術準備。例如,基層治理經常遇到“填報表”太多的困擾🤹🏼♂️,不少工作人員成了“表哥”“表姐”🪸🖌。為此👰🏿,一方面要盡可能壓縮“報表量”📯,另一方面也要運用網絡技術自動生成報表數據,既減輕一線人員的工作強度,又保證數據的準確性。類似的經驗應當加以推廣。社會治理的任務繁雜具體🤟🏼👩🏼🎤,目前的技術發展已經能夠實現對人皮膚以上的形態識別(如人臉識別)和皮膚以下的數據檢測(如紅外測溫)👮🏼,但數據的自動生成🧝🏻♀️、分類歸集和大數據分析還有許多薄弱環節。科技支撐要以需求為導向,針對社會治理實際工作的難點➛,在社會治理中發揮實際作用。
“隨申碼”改造升級為個人動態數據集成碼
疫情防控期間🧎🏻♂️➡️🧖🏼,不少城市都實行了“健康碼”管理👺,上海的 “健康碼”稱為“隨申碼”🍟,於2020年2月17日上線,相當於一張疫情期間的個人通行電子憑證,運用至今效果是比較好的🤩。“隨申碼”匯聚了衛健🚔、公安📁、交通等各部門🕗,以及電信運營商🤔、航空🎥🧑🏽🦱、鐵路等企業的數據🚴🏻♀️,已經有了較好的應用基礎,也得到了公眾認可☞。
現在的問題是,表面上每一個人都遇到了“卡和碼越來越多”的麻煩👴🏼🍨,實際上冠之以“某某雲”的數據平臺依然是“信息孤島”。 如果“隨申碼”用了一段時間就廢棄🤴🏽,損失就太大了。可將“隨申碼”改造升級後,通用於包括醫療🌶、衛生、健康、公共交通、小額支付等在內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使得“隨申碼”在社會生活中隨身攜帶👩🏿🦰👨🚒、便捷可用。目前,居民身份證承載的主要是與身份有關的靜態數據🔆,“隨申碼”主要具有動態數據的歸集與查閱功能。居民身份證的功能是國家決定的🏇,可以探索將“隨申碼”升級,成為市民離不開的“隨身碼”。“隨申碼”升級的基本思路如下:一是“隨申碼”綁定“一網通辦”,實現憑“隨申碼”就能直通政府各部門;二是賦予“隨申碼”乘坐公交🎗、預約就診、咨詢投訴🌍、小額支付👨🎨、辦事服務等更加強大的功能;三是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變一城一地的“健康碼”為一定區域(如長三角👩🏻💼、珠三角等)通用,進而發展為全國通用,更好地實現“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升級後的“隨申碼”可以既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又能整合更多方面的數據進入社會治理的大平臺😖。例如🙋🏽♀️,以預約為例,現在“隨申碼”僅有預約行政服務中心的功能🧑🏿💼,如果把預約擴展到醫院門診、預防接種、誌願服務、公益活動、文博參觀等各個方面,對方便群眾生活、提高辦事效率、自動歸集數據和大數據分析都會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