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背景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檢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測試棒”。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質和核心是法治化🎙,疫情治理必然離不開法治。今年2月5日,中共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習近平強調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疫情治理工作,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𓀗,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為疫情治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治理工作順利開展的確非常重要。
隨著依法治疫防疫的展開,2月12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明確提出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重大要求♓️。3月2日🛻👩🏼,習近平在考察新冠肺炎科研攻關時強調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為打贏疫情治理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
由此可見,“法律”和“人工智能”都是疫情治理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疫情治理要法律
在本次疫情治理中,因“危害公共安全罪”“非法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等罪名而受到追訴的人不僅有普通民眾🕵🏿♀️、醫療物質生產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責任,還有行使防疫治疫職責的工作人員𓀍。對於暴力傷醫人員、尋釁滋事的人員,依法以“尋釁滋事罪”追究責任。在依法規範捐贈受贈行為、加強治安管理🤹🏽、維持市場監管↔️、規範輿論宣傳、強化職責管理等方面體現了依法防控的具體舉措🖨。當前👰🏿♀️,復工🍞👨🏿⚕️、復產有序展開,人員流動復蘇,越是在疫情的關鍵時期,越是要強調依法防控🧏🏼。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應對疫情危機、處置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國家治理能力,對推進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具有實踐意義🙎🏿♀️。在“四個全面”統領下,依法防疫治疫有如下優越性:
第一👩🏼👴,依法防控可以保障疫情治理政策的權威性、連續性、高效性😵💫。法由國家強製力作後盾🤏,依法防控可以保障黨和國家疫情治理政策措施的有效實施🚵🏻♀️,貫徹黨和國家疫情治理的實施理念和路線。
第二🤞,依法防控可以保證社會的穩定性、連續性、可持續性🫄🏼。突發疫情🖖🏼,人心惶惶。疫情治理需要多元利益保護👷🏽🧑🧑🧒、多樣化的政策實施🛒,只有依法實施才能凝聚共識☞。
第三,依法防控可以保證防控政策措施的透明性、可操作性🦹🏽♀️、可預期性👨🏼🔬。法律製度是公開透明的規則之治和程序之治😣,公眾可以依法實施,結果可以預判😢🕝。
第四,依法防控可以強化防控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可製裁性🪷、可救濟性👶🏻。法的國家強製性,有效保障防控措施的有效運行,任何單位違反法律規定,就要受到製裁🔘。利益受到損害,可依法尋求救濟。
一場疫情🫢,檢驗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考驗了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平。在疫情治理中,僅涉及的刑罰罪名就有數十項🫵🏛,除上述罪名之外,還有妨害傳染病防治罪、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狩獵罪、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妨害公務罪、貪汙罪👨🏿🦰、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挪用特定款物罪等等不一而足。
刑罰是依法防疫治疫的最嚴厲製裁方式,如果加上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等其他部門法的相關規定🧍🏻♂️,基本可以為依法防控提供多維法律體系💂🏿♂️。當然,也有些規範高科技運用的法律法規需要進一步完善。所以,仍需要進一步完善疫情治理相關立法👌🏼,加強配套製度建設,完善處罰程序,強化公共安全保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疫情治理法律體系🧑🏼🦰。任何事物均有兩面性🍼。一場疫情就是一場危機,一場應對就是一次提升🕋,在疫情危機應對之後,黨和國家的執政能力會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會進一步強化,依法治國的能力會進一步加強。
二、疫情治理需要人工智能
疫情暴發後🦊,人工智能技術在我們與疫情戰鬥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機器人消毒🗓,可以白天黑夜工作,提供了勞動力。機器人電話篩查🙇🏼,一分鐘數百個電話🚊👩🏻🦽➡️,提高了效率。機器人巡邏,警示到位,減少了矛盾沖突。關鍵是,在有些高度危險工作中,機器人可以沖在第一線,如進入隔離病房與患者直接接觸,減少了人與人、面對面的接觸,還節省了口罩、衣、帽、鞋🌽、手套、眼鏡等常用防護用品🤼♂️🤚🏽。在疫情初期,“一罩難求”,節約一個防護用品,其意義可能等同於挽救一個生命。
疫情治理中👨🏿🏫🔛,很多人工智能相關的單位或機構為國家統籌防控、作出決策,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分析支持。例如,民航、交通部門提供了旅客數據🤘,三大運營商提供了手機用戶數據🧑🏻💼,還有公司分析了武漢海鮮市場用戶分布的數據以及武漢人流向全國各地的數據。
機器人不僅能在危險區🚶🏻♂️➡️、人口密集區工作,還能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如上海移動與合作者聯合研發的5G機器人🚴♂️,除了預約、分發口罩等簡單工作外,還能進行病人關懷👩🏻🦯、咨詢答疑、防疫宣傳🐺、視頻互動📋,還可協助病人與醫生遠程交流Ⓜ️、視頻查看病人情況並回傳。上海移動還應用“5G紅外熱成像測溫”,對人流密集區域實施高效體溫檢測,以便篩查危險🙎♂️。
科大訊飛作為人工智能“國家隊”,其智慧醫療系統協助醫生對全國各省市數以千萬計的人員進行隨訪、篩查🆒,分析了數百萬份門診病歷🪈,並作出報告提交有關部門做決策參考🥯。科大訊飛的智能教學系統已經對接了北京、安徽😁、湖北、上海等全國19個省31個區域,覆蓋學生數達800多萬人。
曾受千萬網民“監工”的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兩座“明星醫院”建成交付後,開展“5G+遠程診斷”🤽🏽♂️,該方式已經完成多起新冠肺炎急重症患者遠程會診,有效緩解區域性優質醫療資源短缺問題🧴。
日前,工信部發布了《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 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議書🐢,號召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疫情治理,加快人工智能產品優先運用到防疫🧎♀️🤹🏼♂️、戰疫一線。包括實施科研攻關🙅🏻♀️、補齊疫情管控短板,開發戰疫應用、批量生產戰疫設備👨🏻🦱,發掘智能資源、拓展各類線上應用🧗🏿♂️,優化AI算法和算力🤽🏽♀️、助力戰疫藥物研發等舉措🤷🏿♀️。
國家號召我們要與病毒賽跑🍄、與時間賽跑,人工智能技術是真正能夠參與賽跑的那個X因素🌆。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在疫情治理中的優越性可以總結為如下幾點:
第一🦼🧑🏿🦱,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可以發揮預測性和精準施策的雙重功能🏖。比如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分析數據發出的預警,以及中國有關部門為防疫發出的各類警示信息,等等🐇。同時,通過從大數據篩查出的個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可以減少盲目性,以便抓住良機,精準施策🦯。
第二,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可以減少防疫工作人員與確診者、疑似者以及潛在病毒受感染者的接觸,減少傳染風險,為保護醫務工作者,整體戰勝疫情贏得時間🧔🏼。
第三🧜,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可以大規模適用,節省了人力投入,為緩解疫情治理管理人員短缺發揮了巨大優勢🧒🏼。例如防疫物資分發、食品配送🚴🏿♂️、預約登記等工作👵🏿。
第四,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分析報告,可以用大數據說話🦂,理性🧔🏻♀️📛、客觀、公正🧏♀️🧑🏽🍳,減少謠言的產生,可以發揮穩定人民群眾情緒的積極作用。
第五,人工智能技術及其相關技術應用可以大量替代線下工作。國家通過居家隔離、延遲復工、延遲開學等方式,采取遠程操控、線上辦公、智慧課堂等形式,讓原定工作能夠持續進行。
三◻️、戰疫需人工智能與法律並重
對比2003年的非典疫情,人工智能技術是這次疫情中“戰疫🏃🏻♂️、防疫”的生力軍☠️⚱️。人工智能技術與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物聯網、5G聯合一起🍫,在智能消毒、智能篩查🧖🏿♂️🤱🏽、同行人預警分析、阻斷隔離🏄🏽♂️、答疑解惑、遠程會診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可以看到機器人、無人機💏、紅外設備等高科技產品在機場、車站🏷、醫院等人口密集區域發揮重要作用。它們作為不間歇的“專業工作者”,幫助防疫、戰疫一線人員遠離傳染源🔎,有效減少人員交叉感染風險🪤,提升了戰勝疫情的質量和效率。
但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醫療部門、病毒研究機構、科研人員在數據合理利用問題上,出現了搶先發論文的現象;有人因有關部門公布自己的居住信息🏎、交通信息、入住的酒店信息,表示強烈不滿🤞🏿🧙🏻,甚至引發沖突的問題。還有某些信息收集機構將收集的人員信息進行非法轉讓的現象🏠,等等,均暴露出人工智能法律規範、倫理規範🈳、政策規範的缺失👨🏼🦳。
國家對人工智能相關行業發展及其規範應用十分重視🚵♂️。2018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專題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同時指出,為規範人工智能健康發展🆘,要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和政策體系。這次肺炎疫情,讓我們看到了加快人工智能發展的必要性,也看到了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在數據合理利用👷🏿♀️、人民群眾個人信息保護、隱私保護等方面存在的欠缺🧑🏻🎓。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加快人工智能戰略推進👩🏻🍳,另一方面也要加強人工智能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當然,由於目前人工智能還沒有達到人們想象的智能化程度👌🏻。但人工智能技術與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物聯網🏍、5G聯合組建的技術軍團🪗,在戰疫、防疫中發揮了難以替代的作用。在它們的背後,凝聚著無數科研工作者、設計師、工程師等人的默默奉獻,他們夜以繼日的奮戰🍵,是我們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強大支持與堅強後盾!他們和全國人民一樣,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不畏艱辛🦦、迎難而上🧑🏽🚒,是戰勝疫情的億萬中國英雄群體的成員,是匯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我們在呼喚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人工智能法律規範構建的同時💇♀️,更多的是為他們點贊👩💼!
(楊華 上海市法學會海洋法治研究會會長🧏♀️🐵,上海市法學會人工智能法治研究會副會長,欧亿平台人工智能法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