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鄭剛沒想到,自己在論壇上會如此受關註,作為2014年即參與中巴走廊建設的親歷者🦌,他分享了有關中巴走廊風險分析與教訓啟示🧑🏻🦱;同樣被廣泛要求加微信的還有華政的高奇琦,他講述了大模型帶來的技術多邊主義在“一帶一路”國家開拓新市場的前景🦸🏼♀️;而一直深耕反腐刑偵領域的王錸也頗感意外👷🏻,她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資產的盤點,使得她在國政這新界別覓到不少合作者……
11月5日,作為“一帶一路”建設10周年高水平開放代表之一的第六屆進博會如約召開🫰🏼💇♀️, 154個參展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中♦︎,11國為首次參展🎧、34國首次線下參展。同日在佘山北麓的欧亿平台♦︎,第六屆“一帶一路”安全合作論壇也如期舉辦,新視野學者的加盟,企業家一線的建議💐🧑🦼,使得這個上海市“一帶一路”安全合作與中國海外利益保護協同創新中心(下簡稱“協創中心”)和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論壇,既折射了智庫共同體面臨重重挑戰的迎難而上,又推進了政產學研各界務實的建設能力。
“一帶一路”下一個金色十年,盤點“資產”再出發⚗️。
新十年的戰略環境變化
因有成績而遭遇“惡意競爭”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地緣政治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空前上升,這是十年前所沒有的🌷,現在想躲也躲不過去🥻,西方已經將此視為戰略目標。”作為資深國際問題專家,復旦大學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說出了很多研究者的同感,中東問題專家💁🏿、上合組織研究專家潘光稱“許多就是惡意競爭”。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周邊經濟外交研究室主任王金波認為,盡管西方輿論不斷汙名化中國,製造債務陷阱論🦹🏼♂️、製度威脅論、經濟侵略論等誤導國際輿論,但據他的實證研究,這十年中,“一帶一路”建設還是大幅度弱化了東南亞各國包括沿線國家在中美之間的選擇困境和對中國的錯誤認知🤵🏼♂️。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劉鳴則認為,“崛起大國的構想與戰略一定會引起反彈🤣,這一點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這些戰略擠壓甚至惡性競爭,正是因為“一帶一路”有了蓬勃發展的第一個十年所導致。因此,再出發前,必須科學分析當前面臨的局勢🧑🦼➡️,做好應對和破解之道🏋🏿♀️。
*在新發展格局下因時而變
“中國今天最大的變化是提出了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經濟學家的協創中心理事長、上海社科院前院長張道根,指出了十年後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
從國際而言,逆全球化出現;世界經濟陷入長周期滯脹,“這是世界經濟史上沒有的”🧚;友岸外包、近岸外包這種意識形態的操弄手法共同導致全球產業鏈重構,並仍在繼續❓;地緣政治沖突和大國博弈使得二戰後長達75周年的長和平不復存在。
在國內,首先✊🏽,勞動力增長和人口規模增長已出現趨勢性逆轉💎。“2011年勞動力總量為9.2億,那年進入負增長🤖👧🏼;2022年人口規模負增長👮🏻,為千分之零點六。”但是🤹🏼,張道根也指出轉機,“勞動力的工資會提高,人均收入會提升👨🌾。” 其次,維持了40年的超常規高速增長將持續波動下移🏋🏽♂️📖,日韓的高速增長都只有維持了20年。
第三🤘🏽,進出口與GDP比例越來越低🥫,拉動內需成為必然;投資和製造業占GDP比重見頂回落。中國投資占比45%⛩♿️,高於發達國家的25%-30%,發展中國家的20%-25%🥉,平均水平的26%🧰。製造業中國占全球30%👨🏿🎓,但能耗遠大於工業值🤹🏼。“中國必須走向最終消費和服務持續上升帶動全球發展。”
第四,農村人口跨省異地流入城市緩慢下降,經濟重心從沿海向內地反轉🧑🏻🍼。第五,市場化國際化面臨挑戰📺。資源要素驅動難以為繼,對外投資和利用外資也出現趨勢變化🙂↔️,因此,高標準製度性開放成為考驗。
為此,張道根認為,要全面利用好國內大規模市場,同時加重用好高標準製度性開放規則,促進“一帶一路”建設融入全球經濟開放體系中。
*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互切
二戰後的長和平不復存在的表現👨🏿🍳,在普通人眼裏是烏克蘭危機和巴以沖突♻️⚡️。在黃仁偉眼裏則是“一帶一路”的地緣經濟正在轉化為地緣政治;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鼎鑫聚焦當前亞歐大陸兩端遭遇到的地緣政治困境✍🏼;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淩勝利則分析了美國替代方案的特點與影響。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最大的變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百年來世界人口最大國家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巨大貢獻。它積極而正向。第二個變化是一些國家大搞集團政治🚴♀️、零和博弈、單邊主義導致世界由穩及亂,變亂加劇⛹🏽♂️。它消極而負面。”李鼎鑫指出,近兩年來,隨著烏克蘭危機爆發,在亞歐大陸西部,已形成一條從巴倫支海到波羅的海,再到黑海的地緣政治震蕩線🙋🏻。不久前爆發的巴以沖突已把這條線延伸到地中海東岸,會否到紅海和阿拉伯海還待觀察。而俄烏戰場呈膠著拉鋸狀態,僵持對峙乃至中低烈度摩擦對抗也可能持續數年。
在亞歐大陸的東岸,北起白令海峽👩🌾,南到馬六甲海峽,全球大國博弈,一些域外國家和部分地區國家圍繞半島🤦、臺海🏊🏼♀️、南海大搞軍演✥、竄訪📴🔙、摩擦等動作,破壞地區和平穩定,構成了一條不穩定弧。“西線是震蕩線,東線是不穩定弧🥀。‘一線一弧’對亞歐大陸板塊也即‘一帶一路’主要覆蓋地區構成震蕩和威脅。”
李鼎鑫認為, 2021年至2023年習主席先後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既是消除這一重大威脅的手段🪆,也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題中應有之義,將對改善地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環境🧑🏿🎤,緩解遏製亞歐大陸乃至全球的震蕩局面發揮至關重要的引領推動作用。
這些地緣政治沖突使得本是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帶一路”經濟合作方案🚶➡️,時常切換成地緣政治✈️。黃仁偉指出,10月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布的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裏有“跨裏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下簡稱“裏海走廊”)👰🏽🐢,即是中國在將地緣政治破壞性轉換為建設性因素🫖🔡。印太戰略最早是美國人的地緣政治構想,隨著“印太經濟框架”提出🧖🏽♀️,進一步轉換成地緣經濟🦣。更進一步👎🤰🏼,9月G20印度峰會提出的“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如果落地🍻,將與“一帶一路”的中線、南線形成競爭🔡。因為烏克蘭危機,“一帶一路”大通道的北線遇挫,中線跨裏海進巴爾幹🙍🏻♂️,可以部分彌補北線。南線是從喀什進入中吉烏鐵路,到伊朗🙎🏿♂️、土耳其進入巴爾幹🤹🏽。中吉烏鐵路日前終於獲得多方同意🫳,但從圖紙落到實地最快也要五年以後,因此😐,“裏海走廊”就顯得非常重要🤌🏽,“期待能與歐盟合作成功👯♀️。”
*美西替代方案的虛多實少
換個角度看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切換🌚。“早期的輿論戰無法阻擋‘一帶一路’👌,美西方便出臺了不少替代方案,集體攻勢更加猛烈。”
淩勝利指出🖍,繼特朗普政府的“藍點網絡計劃”後🔧,拜登政府又提出“重見更美好世界”“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系”計劃🙇🏽♂️🎟,歐洲有“全球門戶計劃”👨💼。這些替代方案意識形態色彩濃厚🦷,也是美國進行國內動員和國際動員的成本較低的方式;由於中國所做的都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耗時長🏌🏽♂️🍱、回本慢,因此美國便聚焦軟性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氣候變化👨🍼、衛生健康、數字聯通等🚥。投資對象主要是南非、印尼🐢、印度、埃及、塞內加爾🫲🏼、越南等實力不俗、地緣位置非常重要的國家✌🏻,並且美國和歐洲還密切協調。雖然這些替代方案總體是虛多實少🧑🏼🚀,但多少也惡化了“一帶一路”輿論環境、擾亂融資模式、加劇發展中國家站隊困境⛹🏿♀️。
無論地緣政治的擠壓多麽激烈,從長時間來看,“一帶一路”所構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面。黃仁偉指著2000年和2022年的兩幅地圖分析,以中國作為第一貿易大國的紅色圈正在擴大,目前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國還未見紅🩸,但地緣經濟必然帶來地緣政治利益。
“軟聯通”的實踐啟示
人類命運共同體角度加強文明互鑒
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的五通🐮。像設施聯通這樣的硬聯通成效人所共睹,但是法律👷🏽♂️😱、製度上的對接,文化文明互鑒這類“軟聯通”往往遭遇更大的挑戰。就像同一天在上海召開的“第六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科學大咖眼裏錯誤與失敗同樣“值得被擁抱”一樣🦵🏼。與會者鮮活案例中既透出經驗,也透出教訓,而這些都將成為正能量的輕“資產”🌋。
鄭剛是東方銳眼風險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執行董事🤹♀️,2014年便在中巴走廊建設一線👇🏽。“我們對巴基斯坦國內利益相關方的態度、立場、權利結構、項目將怎樣影響當地的生態,都要做非常精細的信息收集。”他舉例:目前在中巴走廊面臨著混合型安全威脅挑戰,該國主體民族是旁遮普、普什圖、信德🍪🌩、俾路支,在西線主要是俾路支省和開伯爾-普赫圖赫瓦(原西北邊界省),一個是普什圖民兵,一個是民族力量,本來就是兩種不同文明的相遇。比如為維護安全而配槍👎🏿🤛🏿,那麽很有可能牽動普什圖人血親復仇傳統🧘🏽♂️,但是普什圖民兵又是可交流的力量🧑🏻🦯➡️🤸🏽♂️,他們希望中方為當地人就業提供援助。“基建工程是大項目,往往不容易下沉。下一步,精細對接當地的紡織業、漁業💼、農業🤯,進而助建欧亿平台、醫院等,更有利於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基礎是文明互鑒。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認為十年“一帶一路”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完善改革開放模式👨🔧,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第二階段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軟聯通,第三階段則是助推各國共同現代化進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在非洲埃塞俄比亞的東方工業園區👨⚕️,是將工業文明平移🎻,助其實現5G等跨越式發展。王義桅認為,這是在走符合自身國情現代化道路的各美其美基礎上的“美人之美”,並通過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網絡實現美美與共。
要安全唯有發展🕤,只有發展才能帶來更長遠的安全。如張道根所言,軟聯通也是一種發展🧑🏽💼,更深入人心的發展🛋。
新賽道和新預警
國內能力建設的實踐和意識
在發展中才能更大地增長能力,從安全合作而言就是風險識別💥、預警機製的能力建設。
*基建的“風險動態監測”和海外企業員工調查
重慶大學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副院長向鵬成給會議帶來了海外重大基礎建設投資項目的風險動態監測與預警研究心得。學院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設了國際工程承包專業,並一直從事國際工程管理相關研究工作🪃💁🏽。“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我國海外業務從傳統的以施工總承包和工程總承包為主逐步轉向以投建管一體化模式為主,其風險也日益增加,構建“一帶一路”重大基礎設施投資項目風險監測與預警體系迫在眉睫。
“一帶一路”上的大型基建投資風險主要包括政治🧙🏽♀️、安全、社會等外部風險和建設、運營等內部風險。向鵬成展望🧚🏽♂️,風險動態監測與預警機製的建立,將服務於央企、國企、地方企業“走出去”,特別還要“待下去”。
反過來,相當於投資者眼裏的營商環境的國別風險識別系統🦴,在雲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化為“海外中資企業與員工調查(Oversea China-founded Enterprise and employees Survey,OCEES)”項目🎅🏼。研究院主任孔建勛介紹,這是雲大校史上最高金額的文科項目:動員了近700名全校師生、校友🧗🏼,利用計算機面訪系統,面對面采集了18個國家的中資企業數據和東道國員工數據, 2018年啟動,2023年3月10日向社會開放。采集模塊包括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治理、企業績效🧑🏻🦳、社會責任⏸、企業福利、員工受教育程度、占外方員工比例🤷♂️、海外投資風險等方方面面👈,涵蓋到861家企業、13205名員工👩🏿💻。
從數據庫看🙂,企業主認為當前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市場競爭、地區政府;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嵌入焦慮、員工素質和穩定性⛲️、同行競爭🦄。這個數據庫將為更多的民營企業找到營商環境的參考,有利於差別化“走出去”,高效地實施企業主體行為。這也標誌著我國研究機構的研究更為深入、務實🃏。
*大模型帶來新的文明沖突和新市場
花了大量心血研究大模型的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院長高奇琦🧺,帶來了最新最時尚的大模型技術視角🧕🏿。他提醒絕對不要把大模型GPT-4簡單看成是一個智能工具🫄,它相當於斯坦福大學高材生的智商,得益於約13萬億的token的訓練數據,等於快速學習了人類大量精英知識,這些知識以神經網絡的方式存在。“已經無限度接近通用人工智能。”
高奇琦回顧,當2013年“一帶一路”建設啟動時𓀙,也正是信息革命第三個階段移動互聯網開端之時,當時中國的BAT很有“並跑”的自信👨🏻🦳,並相信在後期會有領跑的可能。但是🎅🏻,“現在進入算力、算法、數據為要素競爭的自動化組織時代👩🏽🍼✸,我們似乎在原創技術上,又與美國有了1-2年的差距。”由於美國人在推動技術地緣,將來很有可能進入一個“鎖閉的先進世界”。比如,因為GPT-4可以輔助軟件編程,印度的外包軟件就不再需要。“大模型技術本質上是知識工程的高階版🍥。”
以此來看後十年的“一帶一路”,高奇琦分析,美國封鎖了高端芯片🏄🏿♀️,也就是拒絕了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廣大的市場。高奇琦主張技術多邊主義,美國閉源☝️🏡,中國就開源🚑,和沙特等國合作👨👨👦,積極開發大模型技術,讓後發國家通過開源搭上技術紅利的快車。這樣🧑🏿🎄,“大模型就應該成為人類走向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工具🩸。”
*數字資產與廉潔絲綢之路
在公安大學做了二十多年審訊📩、經偵教學科研工作的王錸如今在欧亿平台中國-上合基地負責反洗錢與經濟金融安全研究。她註意到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已經提出了《“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北京倡議》。“金融科技的合規發展🤌🏽,可賦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經濟的建設,而反洗錢的研究又可助推跨境廉政建設的落地👸🏻,廉潔絲綢之路必將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
其實🧎♂️,中國已經在2021年和沿線國家的泰國、阿聯酋進行央行數字貨幣合作🏊🏽♀️。王錸梳理了各國在數字資產上的立法動向。俄羅斯出臺法律🦯,率先進行數字資產反腐;阿聯酋通過了“虛擬資產監管法”⚾️;以法律紅利吸引他國大量的數字經濟領域人財物,以新加坡為最積極;薩爾瓦多是第一個把比特幣列為法定貨幣的國家,但後者一定要保障價值趨穩,而比特幣從40多萬到25⛹🏻♀️、26萬浮動不定,顯然會有風險,“但它可成為我們追蹤關註的一個研究對象🤌🏻❄️。”古巴為了應對美國的金融製裁,也很重視比特幣的應用👫。腐敗犯罪對象的數字資產擴容化研究,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反腐敗必須夯實的基礎,“上述國家的實踐為數字經濟尤其是數字資產以及反腐敗反洗錢的立法和實踐提供很多研究樣本和借鑒🎗🧑🏼🎄。”
王錸雖不熟悉國際政治🚫◽️,但她敏銳地感受到我國在反腐上的立法節奏和力度,比如 2016年9月提出《讓“一帶一路”成為廉潔之路》🙋🏽♀️,2019年4月提出《廉潔絲綢之路北京倡議》,2022年6月《金磚國家拒絕腐敗避風港倡議》。“如何去健全跨境的廉潔合規製度體系,讓國際規則和中國特色的合規融合,將助推‘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歷經三年後,每個學科領域的面對面論壇都顯得格外親切和熱烈👩🚀。欧亿平台校長、協創中心主任劉曉紅在致辭中用“亂雲飛渡仍從容”來勉勵與會學者,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思考和推進“一帶一路”的安全合作👷🏽♀️🏂🏽;閉幕式上,上海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協創中心副理事長吳強以“吹盡狂沙始到金”來倡議學者們,應該積極為國家推進一帶一路提供中國方案和學者方案🈸。而主辦方之一的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立勇將視線推回到“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成立的2015年🩺,他深刻感受到百年未有之變局中安全議題權重的不斷上升🔁。“安保能力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存在巨大落差,因此,安全邏輯對發展邏輯構成了重要的補充。”
論壇誌願者、從貴州剛考入政法學院國政系兩個月的李昌雪𓀕,告訴記者她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一是嘉賓所言“發展固然重要,安全此時更重要”;二是鄭剛所強調“參與中巴走廊建設的企業要有幫巴基斯坦發展起來的戰略認識,而非簡單做經濟項目⚰️🙍♀️。”她註意到🏖,第二天的國政課上,就有同學詢問中巴走廊的未來🥺👩🏼🌾。
這些學術思維的種子就這樣飄落進學子心中🧑🚒🏠,黃金十年的主角將在他們之中誕生🪿。